新闻资讯

热门关键词

联系我们

基于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虚拟电厂应用模式

来源:浙江格亚电气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9-22 20:45:03
基于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虚拟电厂(VPP)应用模式,通过整合分布式光伏资源、储能系统及可控负荷,形成可灵活调度的“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并提升电网稳定性。其核心模式、技术支撑、经济价值及实践案例如下:

### **一、核心应用模式**
1. **资源聚合与协同优化**
- **分布式光伏整合**:将屋顶光伏、小型光伏电站等分散资源接入虚拟电厂平台,通过统一调度实现电力输出最大化。例如,德国虚拟电厂聚合大量分布式光伏,结合储能设备,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率。
- **储能系统联动**:配置电池储能、抽水蓄能等,在光伏发电过剩时储存电能,用电高峰时释放,平衡供需波动。如中国冀北虚拟电厂将风电、储能与工业负荷结合,年调峰能力超30万千瓦。
- **可控负荷调节**:整合工业可中断负荷、商业空调、电动汽车充电桩等,通过价格信号或智能控制实现负荷转移。例如,广州虚拟电厂聚合商业楼宇空调负荷,夏季高峰期“削峰填谷”。

2. **市场参与与收益模式**
- **电力现货交易**:参与实时电价市场,光伏发电低谷时储存电能,高峰时售电赚取差价。如湖南允许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现货交易,优化资源配置。
- **辅助服务市场**:提供调频、调峰、备用容量等服务,获取电网补偿。例如,山西虚拟电厂参与中长期和现货市场,电力紧张时释放电量满足需求。
- **需求响应补贴**:通过引导用户调整用电行为(如低谷充电、高峰减负),获得政府或电网补贴。如美国部分州对参与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提供经济激励。

### **二、技术支撑体系**
1. **物联网与数据采集**
- 通过智能电表、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光伏发电量、储能状态及负荷需求,为调度提供数据基础。
2. **大数据与预测算法**
- 结合气象数据、历史发电记录及用电习惯,预测光伏出力及负荷需求,优化调度策略。例如,利用AI算法预测光伏发电功率,提前调整储能充放电计划。
3. **云计算与智能控制**
- 基于云计算平台实现资源集中管理,通过智能算法动态分配指令,确保各单元协同运行。如NextKraftwerke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时通信,聚合9516个单元,联网装机容量达8179兆瓦。

### **三、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
1. **降低新能源并网成本**
- 虚拟电厂减少对传统火电机组的依赖,避免为满足尖峰负荷而新建机组,降低投资与碳排放。例如,分布式光伏通过虚拟电厂参与电网调节,减少弃光率。
2. **提升用户收益**
- 光伏业主可通过虚拟电厂平台参与交易,获得售电收入及补贴。如小型光伏用户加入虚拟电厂后,享受并网服务及经济补偿。
3. **促进能源转型**
- 推动分布式能源规模化应用,助力“双碳”目标。例如,深圳虚拟电厂预期到2025年建成可调节容量100万千瓦,减少污染物排放。

### **四、实践案例与成效**
1. **国内案例**
- **冀北虚拟电厂**:2019年建成,聚合150多家用户,接入总容量358MW,参与华北辅助服务市场,提升区域调峰能力。
- **山西虚拟电厂**:2022年启动,聚合容量184.74万千瓦,可调节容量39.2万千瓦,参与中长期和现货市场,缓解电力紧张。
2. **国际案例**
- **德国虚拟电厂**:整合大量分布式光伏、风电及储能,成为能源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 **美国虚拟电厂**:快速发展,通过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市场,实现电网灵活调节。

### **五、未来趋势**
1. **跨区域资源整合**
- 聚合电动汽车、微电网等多元资源,通过算法实现动态调度,最大化整体效益。例如,在用电低谷时为电动汽车充电,高峰时放电赚取价差。
2. **市场化机制完善**
-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深化,虚拟电厂将从邀约型(政策驱动)向市场型(交易驱动)转变,参与更多元的市场交易。
3. **技术融合创新**
- 结合5G、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数据传输安全性与调度效率,推动虚拟电厂向智能化、自主化方向发展。

上一篇:延长太阳能光伏系统储能电池寿命的技巧

下一篇: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成本下降趋势与未来展望

相关视频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