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热门关键词

联系我们

纳米级全域钝化技术在光伏硅片效率提升中的应用机理​

来源:浙江格亚电气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9-23 10:42:41
纳米级全域钝化技术通过在光伏硅片表面及内部缺陷处构建纳米级钝化层,有效降低载流子复合损失并优化光吸收性能,从而显著提升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其应用机理可从表面钝化、体钝化、界面工程及光学性能优化四个层面展开分析:

### **1. 表面钝化:抑制表面复合,减少光生载流子损失**
光伏硅片的表面存在大量悬挂键和缺陷态,这些缺陷会成为载流子(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中心,导致光生电流损失。纳米级钝化层通过以下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 **化学钝化**:钝化层中的原子(如氢、氧、铝等)与硅片表面的悬挂键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学键,饱和表面态,减少复合活性。例如,氧化铝(Al₂O₃)钝化层可通过负电荷积累产生场钝化效应,进一步抑制表面复合。
- **场钝化效应**:钝化层与硅片界面形成内建电场,驱动载流子远离表面,减少表面复合概率。例如,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技术中,超薄氧化硅层(SiO₂)与重掺杂多晶硅层结合,既实现化学钝化,又通过量子隧穿效应促进载流子选择性传输。

**效果**:表面复合速率可降低至10 cm/s以下,显著提升开路电压(Voc)和短路电流(Jsc)。

### **2. 体钝化:修复体内缺陷,延长载流子寿命**
硅片内部可能存在晶格畸变、杂质掺杂等缺陷,导致载流子在传输过程中被捕获或复合。纳米级钝化技术通过以下方式改善体性能:
- **氢化处理**:在钝化层沉积过程中,氢原子扩散至硅片内部,饱和晶格缺陷(如硅空位、位错),减少非辐射复合中心。例如,氢化非晶硅(a-Si:H)钝化层可有效修复体内缺陷。
- **纳米结构修饰**:通过纳米线、纳米孔等结构引入光子局域化效应,同时利用纳米级钝化层修复结构边缘缺陷。例如,硅纳米线电池中,SiNₓ/SiO₂叠层钝化可同时优化光陷阱和体钝化效果。

**效果**:载流子寿命可提升数倍,减少复合损失,提高填充因子(FF)和转换效率。

### **3. 界面工程:优化载流子选择性传输**
光伏电池的效率受限于载流子收集效率。纳米级钝化技术通过构建选择性接触结构,实现电子和空穴的高效分离与传输:
- **电子选择性接触**:如TOPCon电池中,隧穿氧化硅层允许电子隧穿至多晶硅层,同时阻挡空穴,减少复合。
- **空穴选择性接触**:如异质结(HJT)电池中,本征非晶硅层(i-a-Si:H)和p型非晶硅层(p-a-Si:H)形成空穴选择性接触,促进空穴提取。
- **全域钝化覆盖**:纳米级钝化层可均匀覆盖硅片表面及切割面(如半片电池切割面),避免局部复合热点。例如,晶科能源的转印工艺通过纳米级钝化浆料实现切割面精准钝化,复合损失降低30%以上。

**效果**:载流子选择性接触电阻(ρc)可降至30 mΩ·cm²以下,复合电流密度(J0c)小于10 fA/cm²,显著提升电池效率。

### **4. 光学性能优化:增强光吸收与陷光效应**
纳米级钝化层可通过以下方式优化光吸收:
- **减反膜功能**:调整钝化层折射率(如SiNₓ薄膜折射率可调至1.8-2.3),形成梯度折射率结构,减少表面反射。例如,SiNₓ薄膜在沉积过程中通过调节硅烷与氨气比例,可同时实现钝化和减反效果。
- **纳米结构协同**:结合纳米线、纳米锥等结构增强光陷阱效应,延长光程。例如,硅纳米线电池中,纳米线阵列与叠层钝化结合,既保证光吸收,又抑制复合。

**效果**:光吸收率提升10%-15%,短路电流(Jsc)显著增加。

### **应用案例与效率提升**
- **TOPCon电池**:通过纳米级SiO₂/多晶硅叠层钝化,效率突破26%,理论极限达28.7%。
- **HJT电池**:结合纳米级a-Si:H钝化与透明导电氧化物(TCO),效率达27.5%。
- **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纳米级钝化层修复表面缺陷,提升开路电压至2.01 V,效率突破33.1%。
- **半片电池切割面钝化**:晶科能源的转印工艺实现纳米级钝化,效率提升0.5个百分点,复合损失降低30%。

### **总结**
纳米级全域钝化技术通过表面化学钝化、体缺陷修复、界面选择性接触及光学优化,全面降低光伏电池的复合损失和光学损失,成为突破硅基电池效率极限的关键。随着材料科学与工艺技术的进步(如原子层沉积ALD、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等),纳米级钝化技术正推动光伏产业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光伏逆变器泄爆防爆设计的安全性评估与参数优化​

下一篇:高湿度环境下光伏组件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抑制研究​

相关视频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