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热门关键词

联系我们

政策加码!《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方案》敲定2025-2027年发展路径​

来源:浙江格亚电气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9-23 09:00:24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于2025年9月12日正式印发,明确了2025-2027年新型储能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核心路径,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以上,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推动技术多元化与市场机制完善。**以下是具体发展路径及政策要点:

### **一、总体目标:规模化、市场化、全球化**
1. **装机规模与投资**
- 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以上**,较2024年底的7376万千瓦增长超1.4倍,三年内新增装机超1亿千瓦。
-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凸显储能产业对内需的拉动作用。

2. **技术路线与市场地位**
- 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流,同时推动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等商业化,探索固态电池、重力储能、氢储能等前沿技术。
- 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形成多元技术互补格局。

3. **市场与标准体系**
- 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多元储能体系初步建成。

### **二、应用场景拓展:全链条覆盖**
1. **电源侧储能**
- 在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基地规划建设储能,平滑新能源出力曲线,提高可靠出力水平。
- 推动煤电机组与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热储能等联合运行,提升调节能力。
- 鼓励利用退役火电厂场地和送出线路建设储能,降低建设成本。

2. **电网侧储能**
- 在负荷密集接入、大规模新能源汇集、大容量直流馈入等关键节点建设独立储能电站。
- 推广构网型储能在高比例新能源电网、弱电网及孤岛电网的应用,提升电网稳定性。
- 在配电网扩建受限或偏远地区推广电网替代型储能,解决供电难题。

3. **多场景创新模式**
- 聚焦工业园区、算力设施、商业综合体、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站、分布式光伏、通信基站等场景,创新绿电直连、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车网互动等模式。
- 推广储能作为独立主体或通过负荷聚合商参与需求响应,增强系统灵活性。

### **三、技术升级与创新:多元化与前沿化**
1. **核心技术攻关**
- 依托国家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研发创新平台等,支持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和示范验证。
- 探索多技术混合式储能、长时储能(如氢储能)应用,储备前沿技术。

2. **产业创新工程**
- 强化重大项目布局,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 支持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形成上下游融合创新生态。

3. **试点项目推广**
- 深入推进新型储能试点,总结建设运行经验,培育技术先进、可复制性强的典型应用场景。

### **四、市场机制完善:电价与辅助服务**
1. **电能量市场参与**
- 推动“新能源+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
- 支持具备独立计量、控制条件的新型储能项目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市场,有序推动中长期市场参与。

2. **辅助服务市场引导**
- 引导储能参与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探索爬坡、转动惯量等新品种,扩大参与规模。

3. **价格机制建设**
- 完善容量电价机制,建立可靠容量补偿机制,对电力系统可靠容量给予合理补偿。
- 推动电力中长期、现货市场建设,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确定储能充放电价格。

### **五、标准体系与国际合作**
1. **国内标准完善**
- 加快制定新型储能各环节技术标准,构建适应技术多元创新趋势的标准体系。
- 加强关键领域标准制修订,推动设计规范、系统集成、安全管理等标准完善。

2. **国际标准化推进**
-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协会等参与IEC、ISO等国际标准化工作。
- 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

### **六、政策保障与统筹协调**
- **工作统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落实规划,形成工作合力。
- **安全管理**: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将安全作为电化学储能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上一篇:粤东首座乡村光储充站投用:15千瓦光伏年供绿电7万度​

下一篇:广西高速光储充驿站成标杆:年减碳8271吨,获多项行业大奖​

相关视频

资料下载